开屏见“好”|帮助300余名学生走出大山!他用14年坚守点亮乡村求学路

新闻热点 2025-09-14 23:12:04 4
 

  《开屏见“好”》栏目,好聚焦山东好人好事,开屏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、见帮要闻视野上开屏、助余上首屏,名学用最突出的生走山用守点位置推介“身边的榜样”,讲述精彩山东故事。出大村求本期人物是年坚“致敬齐鲁最美教师”系列。

  在沂蒙山区的亮乡层峦叠嶂间,孙祖镇中心小学的学路灯光常常亮至深夜。灯下伏案工作的好,是开屏扎根乡村教育14年的刘玉瑞。

  从放弃高校留校机会毅然返乡,见帮要闻视野到骑着电动车在冰雪山路间奔波二十里;从首创“情智课堂”点燃学生求知欲,助余到牵头发起“童心守护计划”资助数百名困境学子……这位1989年出生的名学青年教师,用青春与坚守诠释了何为“四有”好老师。

  2011年,刘玉瑞放弃高校任教机会,回到家乡沂蒙山区沂南县双堠镇南石门中心小学任教。学校位置偏远,交通极为不便,从刘玉瑞家到学校需转四次车,最后一段还得骑电动车。为不耽误上课,他每周日下午就提前到校。冬天山路被冰雪覆盖,摔倒、冻伤是常事,但他一直保持全勤,从未迟到缺课。

  面对乡村孩子学习英语困难的状况,刘玉瑞暗下决心改变。他住进学校,观察学生学习习惯,研究适合乡村孩子的教学方法,常备课至深夜。经反复实践,他首创“英语单词歌谣识记法”,将单词转化为朗朗上口的歌谣,让孩子们在传唱中记忆。这种方法使班级英语成绩迅速提升,创下及格率、优秀率100%的纪录。

  他还设计“乐学币”积分奖励机制,学生在课堂表现、作业等方面取得进步可获得积分,兑换文具等实物。礼物虽小,在孩子们看来,则是珍贵的激励。有学生攒够800乐学币换到钢笔时,手激动得颤抖;更有孩子将奖品珍藏多年,舍不得用,只因那是“老师爱的见证”。

  “小时候家庭困难,幸遇好老师和爱心人士,他们的无私帮助点亮了我的求学路。”刘玉瑞说。这份温暖记忆,让成为教师后的他毫不犹豫传递爱心。

  在南石门中心小学,他接手全校最大班额,除英语教学外,还承担语文、品社和书法社团课程,兼任班主任、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学区副负责人。工作繁重,他却始终把学生放首位。作为班主任,他多次冒风雪背身体不适的学生就医,被医生称为“最熟悉的学生家长”。

  对于家境困难的学生,他倾注了更多心血。有个学生与爷爷一起生活,爷孙俩仅靠爷爷做护工维生,平日里与被照料的老人挤在一间只有两张床的小屋,爷爷每晚睡觉只能打地铺。刘玉瑞得知后,悄悄垫付孩子一年餐费,并嘱托班主任不要声张,说“别给孩子压力”。默默守护,呵护的是学生的尊严,让困境中的孩子在温暖中安心成长。

  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,他坚持课后义务辅导,利用周末和暑假家访,足迹遍及每个村落,累计超3600小时。刘玉瑞还发起“童心守护计划”,给全县1500余名困境学生建立档案,争取资助金43万余元,惠及282名困难学生,帮助300余名山区孩子完成学业,走出大山。

  2017年,刘玉瑞来到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,他在孙祖镇东高庄村建起了一间崭新的“学习小屋”——有独立的空间、崭新的空调、舒适的床铺和整洁的学习桌。有孩子母亲指着满墙奖状说:“娃说长大要像刘老师一样教英语!”如今,他资助的学生中多人考上大学,有的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教师,继续传递爱心。

  当被问及为何坚守乡村14年,刘玉瑞的回答朴实而坚定:“想为家乡孩子撑一把伞。”这把伞,撑起知识的天空,挡住风雨,庇护着无数山区孩子的求学路。

  (大众新闻记者 许金星 通讯员 贺怡静 张姜坤 编辑 张春宇 设计 张海飞 实习生 苏羽佳)

责编:

审核:邓玉莉

本文地址:http://xinwen.jkzaixian.com/html/261d48199257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【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㉔】汪应洛:扎根黄土地 拓荒管理学

15秒看山东丨“共享单车+公交”!淄博这场低碳婚礼真拉风

联合国秘书长强烈谴责胡塞武装拘押联合国人员

“副教授被精神病人杀害案”民事二审择期宣判 遇害者家属索赔179万

我驻菲律宾大使馆提醒在菲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

友情链接